自从典韦在与张绣的小兵群殴中英勇牺牲之后,曹操麾下的顶级武将似乎无人能敌。许褚自然成为了曹操阵中的重要支柱,但这也只是“可能”而已——毕竟,许褚的武力值在曹营众将中并非绝无匹敌。黄须儿曹彰以猛虎般的气魄,或许比许褚还要勇猛,徐晃曾与许褚苦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,而独眼将军夏侯惇的耐打程度也似乎不逊色许褚。
许褚给人的印象是个莽撞、鲁莽的角色,但实际上,他是极为精明且深思熟虑的。正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,才能深得曹操的宠信,这一点与荆无命之于上官金虹的关系不谋而合。《三国志》曾这样形容许褚:“长八尺余,腰大十围,容貌雄毅,勇力绝人。”他甚至能扯着牛尾巴倒走百余步,这种与生俱来的勇力与体魄,使得曹操在面对任何险境时,也能把他带在身边,万一陷入困境,许褚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。
许褚的威猛之力,除了表现在战场上,更体现在他的处事态度上。他深知自己的位置与使命,特别是与曹仁这些“宗室”保持适当的距离,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。正如他所说:“彼虽亲重,外藩也。褚备内臣,众谈足矣,入室何私乎?”这表现了他深思熟虑的为人处事之道,绝非只是凭借蛮力来获得曹操的信任。
展开剩余76%若曹操像明朝朱元璋一样设立锦衣卫,许褚无疑会是当之无愧的都指挥使。外表憨厚的他,实际做事时非常有分寸,虽然看似鲁莽,但却能审时度势,极具智慧,足以在危急时刻帮助曹操解决问题。许褚的“假痴不癫”,这既是外界对他的误解,也是他为人处事的聪明之处。
许褚敢单挑马超,敢与张飞硬碰硬,这种勇气无人能及,但他也有清晰的自知之明——面对关羽,他根本不敢单挑。在濮阳之战中,他曾奉命与吕布单挑,二十回合过后,他明显处于下风,曹操立刻派典韦助阵。许褚能与吕布鏖战而未死,已经足够证明他的勇气与能力,但他深知,单打独斗,吕布远超自己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,许褚与马超、张飞的对决被广为传颂,但与张飞的较量背后,也许还有一丝侥幸心理。张飞来劫粮,他并未料到,自己有机会碰到张飞这位猛将。曹操在阳平关布置粮道时,许褚主动请缨,带领精兵护送粮草,而他的精明之处,便在于利用月色掩护自己快速行军,以期抓住张飞休息的时机。然而,张飞并没有如他所料那样沉睡,而是在深夜出奇不意地发起了伏击。尽管如此,许褚依然勇敢迎战,但最终他败北了。
许褚为自己的失败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:“却因酒醉,敌不住张飞。”这或许是他自信的代价,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他并非没有底气去与张飞一战。毕竟,在与马超和张飞的对决中,他并未被秒杀,而是保持了足够的抗争力。然而,许褚对于关羽的自知之明,才是他最大的智慧。与关羽单挑,他根本没有任何胜算,因为行家一出手,便知有没有。
许褚与关羽交过手,而他早已在心中明了关羽的可怕。那时,许褚还在虎牢关与吕布激战,心中早已领悟到关羽的深不可测。稍后在徐州下邳的土山之战中,许褚与徐晃联手,依旧未能击败关羽,反而被他一把青龙偃月刀逼得抱头鼠窜。如果没有夏侯惇及时赶到,许褚与徐晃也许早已葬身关羽的刀下。
许褚并非无知之勇,他与徐晃联手,仍旧败给关羽,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教训。而在官渡之战时,面对颜良的四刀秒杀宋宪和魏续的惨状,许褚和其他将领都不敢贸然上前。颜良的武力之强,让许褚意识到,即使是他这样万夫莫敌的猛将,也无法与之匹敌。
关羽以一己之力击败徐晃与许褚的联合,令许褚对关羽的武力彻底服气。在关羽三刀斩文丑、力克颜良的战绩面前,许褚明白,关羽真的是个“行家”,而自己根本没有在他面前逃生的可能。武功高强的许褚,也在这一刻意识到,关羽的强大,并非自己能轻易突破的。
许褚并非像典韦那样,死磕到底。他深知,只有活下来才是硬道理,尤其是在宛城之战时,典韦战死,曹操安民被屠,曹昂舍命救父,许褚却始终未见身影。关于许褚的缺席,可能是因为曹操曾亲自派典韦与他进行过一场从辰时到黄昏的较量,最终许褚才投靠曹操。所以,当典韦死于宛城之战时,许褚早已是曹操的心腹。
许褚与张飞的勇气与智谋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形象。他并非简单的莽夫,反而是一个懂得审时度势、识得自己限度的智勇双全之人。与马超、张飞的单挑背后,他有着清晰的计算与判断,而与关羽的回避,正是因为他看得透对方的强大。许褚的这种谨慎,才是他真正的智慧所在。
因此,我们也难免为许褚感到遗憾——如果他与关羽真能一决高下,他能坚持多久?毕竟,关羽不仅仅是“行家”,还是那种一出手就能决定生死的存在。而许褚,或许永远无法知道,如果他面对关羽,胜负究竟会如何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