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广州科大中医医院一楼的儿科诊室外,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窗台,候诊区已坐着不少怀抱孩子的家长,他们手中攥着病历本,眼神里带着焦急与期盼。而当诊室门打开,一位身着白大褂、眼神温和的女医生走出来时,不少家长都会轻声松气 ——“余医生来了”。这位被家长们亲切称为 “小儿及时雨” 的医生,正是在此坐诊的中医儿科医师余梅香。
“及时雨” 的称呼,在家长群体中口口相传已有十余年。起初只是几位家长的无心之言,后来渐渐成了余梅香的 “标签”。“‘余’和‘雨’谐音,更重要的是她看病总能及时解燃眉之急。” 家住越秀区的林女士对此深有感触。去年冬天,她的孩子连续咳嗽两周,西药治疗效果不佳,夜间咳得无法安睡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余梅香时,已是傍晚下班前。余梅香仔细诊脉看舌象,结合孩子的体质开了三服中药,还耐心讲解煎药方法和护理要点。“没想到喝到第二副,孩子夜里就不咳了,真是‘及时雨’般救了急。” 林女士说。
在余梅香的诊室里,没有花哨的装饰,墙上挂着的小儿推拿穴位图和历代中医儿科典籍是最显眼的物件。她的诊疗节奏总是不疾不徐,每个小患者都能得到充分的问诊时间。“孩子不会像成人那样准确描述症状,必须从细节里找答案。” 她一边为患儿搭脉,一边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,时不时轻声询问家长孩子的饮食、睡眠情况,连舌苔的厚薄、指纹的颜色都仔细记录在病历本上。
展开剩余36%从医二十余年,余梅香始终坚持中医 “治未病” 理念。她常对家长说:“孩子的身体就像小树苗,调理比治病更重要。” 遇到反复感冒的孩子,她会在处方中加入健脾益气的药材;针对积食内热的患儿,她不仅开药方,还会教家长简单的推拿手法和食疗方。许多家长发现,经过她的调理,孩子不仅病好得快,体质也慢慢变强了。
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的同事们说,余梅香的诊室总是最后一个关灯。她常常利用午休时间整理病历,标注每个孩子的体质特点,方便下次复诊时精准调方。遇到家境困难的家庭,她会主动建议用性价比更高的药材,甚至自掏腰包为患儿购买健脾开胃的药膳食材。“看到孩子健康起来,家长露出笑容,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。” 余梅香朴实地说。
如今,“找余医生看儿科” 已成为许多广州家长的共识。在这间充满药香的诊室里,余梅香用精湛的医术和耐心的守护,继续书写着 “小儿及时雨” 的温暖故事,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空。
发布于:广东省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