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是三国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草根出身的皇帝。虽然他本身是汉朝宗室之后,但他一度家境贫困,甚至生活比许多普通百姓还要艰难。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刘备小时候早丧父母,和母亲一起做草鞋、草席为生。是的,早年间的刘备并不是什么显赫人物,而是一个靠贩卖草席草鞋为生的商贩。甚至在汉中之战时,曹操还曾当面讽刺刘备为“织席贩履之徒”,表达他对刘备的轻视。
然而,正如俗话所说:“英雄不问出处。”尽管早年间刘备生活贫苦,但他凭借着不懈努力和卓越的领导力,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。经过数十年的奋斗,他不仅建立了蜀汉基业,还最终登上了帝位,成为一国之君,君临万民。然而,刘备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,在他还活着的时候便开始走向衰退,逐渐走下坡路。
这个衰退的根源在哪里呢?仔细分析,似乎与一个人有着密切关系。这人似乎是蜀汉的“卧底”,可能是孙吴或者曹魏安插在蜀汉内部的间谍。这个人隐匿在蜀汉的内部,暗中破坏,一旦局势合适,便会给刘备集团致命一击。
一、刘备的蜀汉政权究竟何时开始衰退的?
展开剩余83%对于这个问题,答案其实很简单。从刘备请得诸葛亮辅佐之后,蜀汉的局势逐渐好转。刘备占领了荆州的多个郡,并在庞统加入后率领黄忠、魏延等将领成功与张鲁、刘璋进行周旋,并在赵云、张飞、马超等人的协助下最终拿下了益州。
这一系列的战果使得刘备从一个地方霸主,转变为川中的主人,甚至将原本的益州之主刘璋赶出了川地。接着,在公元219年,刘备联合精兵前往汉中与曹操争夺地盘,派出张飞、马超、赵云、黄忠等一众名将出征。几乎动用了刘备手下的所有骨干力量,最终成功打败了曹操。
此时,刘备的势力已达到巅峰。然而,正当刘备得意忘形时,诸葛亮却在战后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警告:“此前连战连败,我心安处;唯此一战大胜,恐有不安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刘备虽获得了胜利,但局势可能依然不稳定,战争中的骄傲可能导致反败为胜。但令人没想到的是,正当刘备得胜之后,不到半年,隐藏在蜀汉内部的“卧底”便开始行动了。
公元219年7月,关羽率兵攻占襄樊等城。曹操得知后急忙调兵遣将支援,于禁、庞德等人纷纷被派遣前往支援襄樊。然而,于禁在面对关羽时毫无抵抗之力便投降,而庞德虽然顽强抵抗,但最终也未能挽回败局。曹操见势不妙,亲自领兵前来增援。而关羽,因粮草不足,便悄然从湘关盗取了孙权的粮草。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孙权愤怒不已,心生怨恨。
孙权随即暗中策划,派吕蒙、陆逊等将领筹划进攻荆州,而他与曹操也达成了合作,共同夹击关羽。此时的问题并不在于关羽的战力,而是荆州守将没有按照关羽的指令及时运送粮草,这直接导致了关羽大军的困境。这个动作,或许正是蜀汉走下坡路的一个起点。
二、蜀国的“卧底”到底是谁?
根据前文的分析,关羽在荆州期间虽然拥有“假节权限”,掌控荆州的防务与调度事宜。然而,为什么关羽在急需粮草支援时,荆州的守将却未按命令执行?这其中有一个关键人物,那就是糜芳。糜芳不仅是刘备的妹夫,也是荆州南郡的太守,关羽将其留在荆州负责防守。然而,糜芳在此时却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,导致关羽的军队陷入困境。
在史料《三国志·蜀书》记载中明确提到,糜芳背叛了关羽,迎接了孙权的军队进入荆州。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关羽的大败,糜芳被指为“内鬼”。那么,为什么糜芳会背叛关羽呢?最可能的原因是,他未能及时完成关羽布置的任务,未按时为前线军队提供粮草补给。除此之外,吕蒙、陆逊等孙权的将领也成功地拉拢了糜芳,使他最终选择背叛。
事实上,糜芳早在刘备带领百姓渡江时便显露了反叛的端倪。当时赵云冒险回营救刘备妻儿,糜芳却在众人面前撒谎称赵云投降曹营,意图破坏赵云的名誉。所幸,赵云最终将阿斗救回,揭露了糜芳的谎言。然而,糜芳的这一行为,似乎已是背后暗中与敌人勾结的信号。
三、糜芳为何敢背叛关羽?他的背后到底有谁撑腰?
糜芳的出身较为特殊,原本是陶谦麾下的部将,后随哥哥糜竺投靠刘备。糜芳大概一直有与曹操接触的机会,因为糜竺的拒绝使得糜芳暂时未能与曹操形成直接联系。但糜芳早在刘备称帝之前就与曹操有所联系,这为他后来背叛蜀汉埋下了伏笔。
刘备对糜芳家族一直非常重视,特别是在糜竺多次为刘备提供经济支持的情况下,刘备更是对糜竺恩重如山。因此,刘备对糜芳的信任度极高,给了他很高的职位和待遇。然而,糜芳心高气傲,在关羽执掌荆州后,他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,渐渐对关羽产生了不满,而大哥糜竺又在朝中有较强的支持,使得糜芳敢于与孙权勾结,背叛关羽。
总的来说,糜芳的背叛之所以敢于实施,一方面源自他在刘备的宠信下得到了极高的地位,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背后有糜竺的支持。糜芳的叛变,使得关羽失去了荆州,而这也为蜀汉的衰落埋下了伏笔。
综上所述,糜芳的背叛不仅是蜀汉政权内部的一个隐患,也成为了关羽最终失去荆州、惨败的根本原因之一。如果没有糜芳的背叛,或许蜀汉的命运会截然不同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